• <table id="u0662"></table>
    <xmp id="u0662"><bdo id="u0662"></bdo>
  •  奮斗百年路 英烈鑄忠魂(13)|麥宏恩:以革命之血,換得自由之花,死得其所矣!

    奮斗百年路 英烈鑄忠魂(13)|麥宏恩:以革命之血,換得自由之花,死得其所矣!

    2021-10-12 16:43:18 編輯:張晶晶 來源:海南廣電國際傳播融媒體中心
    評論:0 點擊量:0

    海南網臺、視聽海南客戶端7月15日消息(記者 李祺 朱加凱 王海龍 葉亮 孫惟誠)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立100周年,海南廣電國際傳播融媒體中心與海南退役軍人事務廳聯合推出“奮斗百年路 英烈鑄忠魂”系列融媒體產品。攝制組歷經90天,踏遍瓊崖大地,走訪多名烈士的故地及紅色革命根據地,用鏡頭保留百年來的珍貴記憶。

    麥宏恩1899年7月13日生于崖縣一區保平村的一個農民家庭。麥宏恩中學畢業后與尹二秀結婚,生下一男孩,但幾個月后不幸夭折,沒有后嗣。

    麥啟哲讀過崖縣單級師范,有文化知識,重視對孩子的教育。在家庭的哺育下,麥宏恩自小酷愛讀書,秉性謙和,溫文寡言,敬老愛幼。他幼時在保平初級小學讀書,后到崖縣縣立一高小學就讀,接著考取瓊崖中學,中學畢業后考入廣州國民大學。麥宏恩在廣州國民大學讀書期間,接受了馬列主義思想教育,思想進步,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。

    在校期間,他工作積極,成績優異,還當選學生會主席。由于家庭經濟困難,不能維持正常學業,大學三年級時,麥宏恩回港門五高小學任教一個學期,后又返大學續讀。不久之后,再次回崖縣一高任教一學期,1927年春,重返大學就讀。不久后,蔣介石在上海發動“四一二”反革命政變。緊接著,4月15日,廣州國民黨反動派大肆捕殺共產黨員和革命分子,麥宏恩不幸被捕入獄。

    麥宏恩是崖縣早期的中共黨員,是崖縣第一個黨支部——崖城東南支部的創建人之一。

    麥宏恩在廣州讀書期間,就同崖縣去廣州讀書的陳英才、陳世訓、黎茂萱等人分別在各個學校參加黨組織。他聽從黨的指示,從1925年起,利用回鄉任教員和假期回鄉的機會,協同陳英才、陳世訓、黎茂萱等成立共產黨小組,進行革命活動,陳英才任組長。他們在保平、港門、崖城等一帶鄉村創辦平民學校,發動男女老少進夜校學習文化知識;通過白話劇宣傳馬列主義,傳播革命思想;組織農民協會,建立黨組織。1926年7月,在黨小組的組織領導下,麥宏恩等秘密建立崖縣第一個黨支部——東南支部。同年秋,崖縣農民協會成立,麥宏恩任農會主任。

    1927年1月,麥宏恩在保平、港門親自培養何紹堯、李福崇、吳金琪、吳秉明、何赤等一批進步青年,發展了一批黨員,成立了中共保平支部,親任黨支部書記。他在保平、港門辦平民夜校,組織農會,開展反對封建迷信,反對壓迫剝削,反對苛捐雜稅,反對高利貸和進行減租減息的斗爭,聲勢甚為浩大。保平、港門在麥宏恩的直接領導和陳善縣長(陳善,文昌人,國民黨左派,思想進步,傾向革命,經常夜里獨自到麥宏恩家和他交談組織農會、辦夜校等問題)的支持下,農會工作進行得有聲有色。他們以保平書院(今石橋文昌廟)為集中點開展活動,發動群眾抓了陳鴻策、麥上位等幾個土豪劣紳并給他們戴高帽游街,震懾了反動勢力。保平農會還發動農會會員在鐵土塘左側開墾一塊古老墓山進行生產,收入幾千斤谷子,作為農會活動經費,后來這塊地方被稱為“保平農會革命公園”。

    麥宏恩被捕入獄后,深知國民黨反動派一定會對他下毒手。在獄中,他寫下了最后一封家書,告慰父母和親人,并以鏗鏘的誓言“人生必有一死,死有重于泰山,生有輕于鴻毛,即死何憾!殺身成仁,舍生取義,古人已有明訓。雖云男一死,喚起世界人類共爭自由,以革命之血,換得自由之花,死得其所矣!”闡明了一個共產主義者應具有的鮮明的無產階級立場、偉大的抱負、崇高的品德和無畏的獻身精神。麥宏恩無愧是一位受人崇敬的革命先驅。

    麥宏恩于1927年4月被捕入獄,在獄中經受三個多月的折磨后,于同年7月慘遭殺害,時年28歲。

    (內容來源于海南史志網及麥宏恩后人口述綜合整理)


    視聽海南臺手機客戶端